API 身份验证
API 身份验证
在典型业务场景中,为了区分用户和安全保密,必须对 API 请求进行鉴权, 但是不能要求每一个请求都进行登录操作。合理做法是,在第一次登录之后产生一个有一定有效期的 token,并将其存储于浏览器的 Cookie 或 LocalStorage 之中,之后的请求都携带该 token ,请求到达服务器端后,服务器端用该 token 对请求进行鉴权。在第一次登录之后,服务器会将这个 token 用文件、数据库或缓存服务器等方法存下来,用于之后请求中的比对。或者,更简单的方法是,直接用密钥对用户信息和时间戳进行签名对称加密,这样就可以省下额外的存储,也可以减少每一次请求时对数据库的查询压力。这种方式,在业界已经有一种标准的实现方式,该方式被称为 JSON Web Token(JWT,音同 jot,详见 JWT RFC 7519)。
token 的意思是“令牌”,里面包含了用于认证的信息。这里的 token 是指 JSON Web Token(JWT)。
JWT 简介
JWT 认证流程
- 客户端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请求登录
- 服务端收到请求后会去验证用户名和密码,如果用户名和密码跟数据库记录不一致则验证失败,如果一致则验证通过,服务端会签发一个 Token 返回给客户端
- 客户端收到请求后会将 Token 缓存起来,比如放在浏览器 Cookie 中或者本地存储中,之后每次请求都会携带该 Token
- 服务端收到请求后会验证请求中携带的 Token,验证通过则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并成功返回数据
在 JWT 中,Token 有三部分组成,中间用 . 隔开,并使用 Base64 编码:
- header
- payload
- signature
如下是 JWT 中的一个 Token 示例:
1 | 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.eyJpYXQiOjE1MjgwMTY5MjIsImlkIjowLCJuYmYiOjE1MjgwMTY5MjIsInVzZXJuYW1lIjoiYWRtaW4ifQ.LjxrK9DuAwAzUD8-9v43NzWBN7HXsSLfebw92DKd1JQ |
header 介绍
JWT Token 的 header 中,包含两部分信息:
- Token 的类型
- Token 所使用的加密算法
例如:
1 | { |
该例说明 Token 类型是 JWT,加密算法是 HS256(alg 算法可以有多种)。
Payload 载荷介绍
Payload 中携带 Token 的具体内容,里面有一些标准的字段,当然你也可以添加额外的字段,来表达更丰富的信息,可以用这些信息来做更丰富的处理,比如记录请求用户名,标准字段有:
- iss:JWT Token 的签发者
- sub:主题
- exp:JWT Token 过期时间
- aud:接收 JWT Token 的一方
- iat:JWT Token 签发时间
- nbf:JWT Token 生效时间
- jti:JWT Token ID
本例中的 payload 内容为:
1 | { |
Signature 签名介绍
Signature 是 Token 的签名部分,通过如下方式生成:
- 用 Base64 对 header.payload 进行编码
- 用 Secret 对编码后的内容进行加密,加密后的内容即为 Signature
Secret 相当于一个密码,存储在服务端,一般通过配置文件来配置 Secret 的值,本例中是配置在 core/config.py 配置文件中:
最后生成的 Token 像这样:
1 | 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.eyJpYXQiOjE1MjgwMTY5MjIsImlkIjowLCJuYmYiOjE1MjgwMTY5MjIsInVzZXJuYW1lIjoiYWRtaW4ifQ.LjxrK9DuAwAzUD8-9v43NzWBN7HXsSLfebw92DKd1JQ |
签名后服务端会返回生成的 Token,客户端下次请求会携带该 Token,服务端收到 Token 后会解析出 header.payload,然后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和密码对 header.payload 再进行一次加密,并对比加密后的 Token 和收到的 Token 是否相同,如果相同则验证通过,不相同则返回 HTTP 401 Unauthorized 的错误。
详细的 JWT 介绍参考 middleware/authentication。